5.2方针
5.2.1总经理组织制定公司管理方针,并通过批准和实施《管理手册》发布管理方针(见0.6章 管理方针和目标)。
5.2.2管理方针是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管理体系的宗旨和工作方向,与公司的经营方针协调一致,反映了公司遵守法律法规、标准、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注重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承诺,是制定和评审管理目标的基础。
5.2.3总经理通过公布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宣传和培训等手段,确保管理方针在各层次的沟通、理解和贯彻执行,并通过印发、宣传等措施向社会公开,以方便相关方获取。
5.2.4总经理通过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对管理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7.1.6知识
7.1.6.1 为了确保公司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中保持竞争优势,公司有对产品采购及服务过程运行及确保产品合格相关的知识进行管理。
7.1.6.2 与公司过程运行和产品质量相关的知识包含(但不限于):出口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变化、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公司销售产品及使用原辅料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生产/检测工艺、设备等更新换代等。
7.1.6.3 各职能部门应注意收集、整理、汇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并交由办公室依据需要进行登记、汇总,并整理分发相关部门/岗位人员进行学习,必要时修改公司内部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确保新的知识在公司内部得到更新、传承、积累和应用。
7.1.6.4 知识来源/渠道包括:国家或主管部门发文及其官方网站、与客户/供应商的交流、行业协会或**企业研讨会/展销会、科研单位/互联网上相关的较新研究成果或动态、员工经验分享、内部改善提案、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等。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6.1 进货检验
8.6.1.1 所有原辅料、包装物料进厂后,由生产部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方能接收入库。具体参见《WI01原辅料检验标准》和《产品(半成品、成品)内控标准》。
8.6.1.2 对于可追溯且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的原辅料和包装物料,由生产部向生产副总申请紧急放行,但必须做好标识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召回。
8.6.1.3 进货检验发现的不合格,按《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处置。
8.6.2 委托检验/校准
8.6.2.1公司对不具备自行检验能力的项目,由生产部选择具有资格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并经公司分管**批准后,进行委托检验,必要时签订委托检验协议。具体按《采购及供应商控制程序》执行。
8.6.2.2 委托检验应明确委托期限、检验批次、项目、报告要求等。
8.6.2.3 生产部应记录并妥善保存每批次委托检验的报告。
8.6.3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的测试和检验活动完成之前不得向顾客放行产品,在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的记录上表明授权产品放行的责任者。因顾客批准而放行的特例,应考虑这类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的要求。对这些特例和紧急放行的产品,应填写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
7.5 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有包括:
a).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所要求形成文件的信息。
b).公司为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编制的文件化信息。
公司形成的文件化信息详见“受控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7.5.2创建和更新
公司在新编制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编号等);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纸质、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应对文件化的信息进行控制,以确保: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能获得适用的文件,文件能受到妥善的保护。适用时,公司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关注: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防护,做到清晰易读;
c) 变更的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7.5.4 对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来自外部的文件化信息,公司应进行适当的识别,有建立了“外来文件清单”,由办公室组织跟踪这些外来文件的更新和变化,有变化时须将更新内容在公司内部进行分发、沟通和培训。
7.5.5 对策划和运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来自外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控制。
7.5.6 对标准要求及公司确定的作为管理体系、产品和或服务符合性证据的记录由各部门自行存档,记录应保持字迹清晰,有授权人员签名,除更正外任何人不得涂改记录。
6.2 环境因素
6.2.1公司确定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进而确定那些需要通过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因素时,公司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但并不要求进行详细的生命周期评价),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较终处置。
6.2.2公司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确定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为确保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持续改进,公司有在策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时,考虑到公司的内外部因素(见4.1)、相关方的要求(见4.2)及其变化、环境因素、合规义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见4.3),基于SWOT方法,识别和确定了公司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见“风险及机遇评估调查表”),并明确了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1.2 公司有建立和编制相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明确上述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措施,通过定期的产品检验、环境运行监测、安全运行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合规性评价、内审、管评等措施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未能达到预期要求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以确保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与其对于产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其绩效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6.1.3 针对公司可能存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触电等),公司有建立并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编制相应应急预案,进行管理控制。
-/gjijea/-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