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顾问整理
材料辅导协助
周期120天左右
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ATF16949认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指导
1.手册、程序及作业文件的复核与编写
2.依据公司的运作实际进行文件的修改与发布
3.新版体系试运行实施
4.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5.内部审核
6.管理评审
7.体系纠正和改进
8.审核准备
9.问题点改善
应建立完整的文件化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销售政策、服务政策、服务流程、销售和服务网络规划及建设要求、备件提供、信息反馈、索赔规定、产品召回、客户管理等内容。
应按照销售和售后服务要求开展对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准备工作。
1、企业应具有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规定的文本,并为可控运行状态。
2、企业应当制定汽车销售和服务网络规划,网络规划包括:经营预测、网点布局方案、网络建设进度及建店、软件和硬件、网点管理模式、网点考核标准、售后服务标准等;如新建乘用车企业就其“网络规划”编制实施计划或进度安排。
3、企业编制的服务政策至少应包括从客户的咨询、售后服务、故障处理等各方面;服务流程应细化、明确,覆盖所有环节;信息反馈应是及时和全面的,并有记录。
4、企业应该为企业所有销售或准备销售的车型准备相适应的使用手册、维护保养手册、备件手册等。
5、企业应对维修网点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其提升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
6、汽车销售和与其配套的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网点相距不得**过150公里。
7、企业应按照营销和售后服务要求开展对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准备工作,并有相应的佐证材料和资料。新建乘用车企业应在三年内达到上述要求。" "1、查阅服务管理文件,内容是否齐全;
2、新产品上市时,关于销售和售后服务的策划是否充分,是否有实施和总结的记录;相关人员是否培训充分。" 4.2文件要求8.5.2纠正措施
六、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按照《汽车产业政策》、《汽车贸易政策》、《汽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企业有义务,也应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相适应的维修、保养服务。重点关注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网点建设,以及营销和售后服务管理文件和有关记录。查看产品相对应的三册。
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进货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控制等能力和必要的设备、检具,检验项目覆盖整车/发动机主要技术特性参数、主要零部件基本技术参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检验内容,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应对检验设备,包括有关检验测试程序(软件)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发现检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该检验设备和有关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应对过程监视测量设备实施控制,包括有关程序软件进行控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准或检定;或进行必要的维护活动。
设置实验室时,应建立实验室管理手册,明确规定对实验室环境、设备、人员、实验规程、样件、标准器的管理规定。
1、检验设备配置
1)进货检验和试验,至少应配置电子电控系统、风窗玻璃刮水器、车门锁、车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安全带拉伸等总成和部件的性能、功能、耐久性检验和试验仪器和试验台架。
2)过程检验和监测,应配置以下相应监测仪器:
①便携式三坐标(对冲压模具进行全尺寸检验)。
②X射线检验仪(对焊点质量焊接强度、直径、焊核形状、密封胶强度)
三坐标测量仪(对白车身和焊合组件全尺寸检查)和验具。
③涂装槽液化学分析仪,漆面光泽仪、硬度仪、测厚仪、黏度计。
④扭矩扳手、各类定值夹注设备(制动液真空加注机、制冷剂真空加注机、冷媒加注机、离合液加注机、转向助力液真空加注机)。
3)整车下线检测,应配置前照灯检测仪、反力滚筒式制动检验台、滑板式侧滑检验台、轴重检验台、转向角检测仪、四轮定位仪、尾气分析仪、声级计、汽车速度表检验台、透射式烟度计、电子电器多功能测试台架、淋雨房(中雨、大雨)。此外,还应考虑试车跑道的建设。
2、校准和检定
建立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台帐,明确检测设备的精度、量程、检定/校准周期要求,符合计量检定或校准标准规定,并按照周期实施检定或校准。
校准人员能理解计量检定或校准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应具有足够分辨力,必要时进行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应对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的校准状态进行标识,在调整、搬运、维护、储存期间防止损坏和失准。当发现检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该检验设备和有关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3、编制企业内部实验室手册,确定试验项目、评价内容、试验方法、校准方法、设备清单、标准器、样件、相关标准、人员资质等方面的规定。
内部实验室是进行产品材料分析、产品性能检验、功能测试、可靠性及耐久性试验、计量检定及校准的场所,实验室范围包括产品研发验证的相关试验。" "1、查阅《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台帐》,对照检验设备配置要求,确认是否满足。
2、查阅《检验仪器和试验设备》检定/校准周期计划安排,确认近期校准或检定活动是否符合计划周期,现场观察在用的仪器或设备是否在有效期内。
3、参观企业实验室,调阅《内部实验室手册》,其中内容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观察在做试验,是否按照规定的《实验规程》或《实验大纲》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整车/发动机主要技术特性参数、主要零部件基本技术参数 4.2.4记录控制
检测设备台账(含进货、过程和成品检验),含工艺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检测设备标定计划、标定合格记录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量具/检具台账、、合格标签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量检具标定计划、标定合格记录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4.2.4记录控制
"检测设备作业书、维护/保养记录
设备程序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处理)"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4.2.4记录控制
量检具作业书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电脑中设定的检测参数与公告技术参数保持一致 4.2.4记录控制
下线检验数据与合格证数据相符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4.2.4记录控制
《试验室管理规定》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试验相关记录 4.2.4记录控制
试验室人员清单、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工作经历、人员、技能测评、岗位达标情况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
APQP 阶段:
建立多方论证小组即APQP 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工程部、品质部、管理部、采购部、业务部等部门人员组成。确定一个组长,主要负责全面工作,确定每一个组员的角色和职责。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接口以及保证他们之间的沟通。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识别顾客需要、期望和要求,使用多方论证的方法解决问题。
形成时间进度表:
APQP 小组考虑产品的类型、复杂性和顾客的期望,制定进度计划。
小组成员都应在每一事项、措施和进度上取得一致意见,进度图表列出任务、安排和其他事项,每一事项具备“起始”和“完成”日期,并记录进展的实际点,以起到支持项目监测的作用。
缺陷预防由产品和制造工程同步进行的同步工程来推进,APQP小组有责任确保其进度符合或提前于顾客进度计划。
产品保证计划-可行性评审报告:
产品保证计划将设计目标转化为设计要求。APQP 小组依据顾客的需要、期望和要求制定产品保证计划,可包括以下措施:
概述项目要求:
确定可靠性、耐久性和分配目标;
评定新技术、复杂性、材料、应用、环境、包装、服务和制造要求或其它任何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
制定初始工程标准要求。
初始材料清单:APQP 小组应在产品/过程设想的基础上制定一份初始材料清单,并包括确定供应商的名单。
初始过程流程图:APQP 小组根据产品/过程设想和初始材料清单用过程流程图来描述预期的制造过程。
管理者支持:APQP 小组应在每一产品质量策划阶段结束时应将新情况报告给管理代表,并获得管理者代表的承诺和支持。
APQP *四阶段:
1 试生产:
APQP 小组应采用正式生产工装、设备、环境(包括生产操作者)、设施和循环时间按《试生产控制计划》来进行试生产。对制造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试生产的小数量通常由顾客设定,但APQP 小组可以设定**过这个数量。试生产的输出可以用来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测量系统评价,终可行性、过程评审、生产确认试验、生产件批准、包装评价、质量策划认定。
2 测量系统评价:
APQP 小组使用规定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按照工程规范、控制特性所需的测量系统。依据《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进行测量系统评价。
3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APQP 小组依照《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对控制计划中标识的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评价生产过程是否准备就绪以及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4 生产件批准:
APQP 小组应确认由正式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后批准正式量产。
5 生产确认试验:
APQP 小组应对试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进行产品是否满足工程标准的试验。试验应是全项目的试验(包括全尺寸、功能和性能)。并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编写《生产确认试验记录》。
6 包装评价:
APQP 小组对包装进行评价,以确保产品在正常运输中避免损坏和在不利环境下受到保护。作出《包装评价记录》。
7 控制计划:
APQP 小组通过试生产发现的问题,在试生产控制计划的基础进行改进,制定《控制计划》。并按《控制计划检查表》进行检查评定。
8 质量策划认定和管理者支持:
APQP 小组应对各个项目进行认定,对未认定的项目提出改进措施。召开管理者参加的评审会议,以取得管理者代表的支持。
序号 阶段 服务内容要求
1 项目准备 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及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与客户确认。
2 现状调研 与企业高层及各部门进行访谈,了解公司管理现状,收集企业现有规章制度等信息,了解企业目前存在的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对体系导入工作的期望,作为管理体系设计的输入。现场工作时间至少0.5天。
3 培训 根据企业规模及实际需求,标准及内审培训单体系至少2天,双体系至少3天,三体系至少4天。
4 文件编制完成 企业编制相关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应与企业实际管理要求相结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单体系文件编制现场时间至少3天,双体系至少4天,三体系至少6天。
5 项目推进/实施 企业体系运行,现场时间单体系至少5天,双体系至少7天,三体系至少8天。
6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企业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现场时间单体系至少1天,双体系至少2天,三体系至少3天。
7 项目验收 企业进行迎接外部审核及审核后整改,现场时间单体系至少1天,双体系至少2天,三体系至少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