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顾问整理
材料辅导协助
周期40天内
标准2018版
服务一对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减少安全健康风险,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增长有显著的帮助作用,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由之路。
在公司全组织范围内,要无遗漏进行健康与安全危害因素的调查。健康与安全危害因素的确定,按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以下点,同时充分考虑对社区及周围健康与安全的影响。
地域(公司存在的场界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生产过程/含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的工作及临时工作
的任务
较少发生的状况(活动)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人员行为、能力或其他人员因素;
源于工作场所外、已辨识的、严重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的危险源;
工作场所附近、在组织控制下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
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组织内活动、材料的变化或提议的变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临时变更及其对运作、过程、活动的影响;
与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控制相关的任何适用的法律法规义务(见3.12注);
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设备、操作程序、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他们与人员能力的适应。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七种类型: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2)公司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采购“定量评价(LEC法)”法,应:
根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适当时提供风险的辨识、**序和文件,以及控制的应用;

1 工作步骤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安以下步骤进行:
a) 分单位选择服务(作业)活动或设备;
b) 识别服务(作业)活动中或设备的危害;
c) 危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d) 确定重大危险
2 危害的识别
2.1 危害的分类
对公司内的危害可分为类,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行为性和其他类别。
2.2 危害识别的方法
a) 询问和交流;
b) 现场观察;
c) 查阅有关记录;
d) 获取外部信息;
e) 工作任务分析;
f) 安全检查表;
2.3 危险评价
进行危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D=LEC
a.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服务或危险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不发生事故时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1
0.5
0.2
0.1 完全可能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b.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或设备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事件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 ,而非常**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地暴露

一、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组织机构,制定安全防火措施,加强防火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二、做好宣传工作,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对上级的批示要及时传达并贯彻执行。
三、按操作程序使用电器设备,注意安全用电。
四、对于防火防盗工具及电器设备及时检查、修理,并有专人负责。
五、对易燃、易爆物品由专人负责,安全保管。
六、注意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并及时切断所有电源。
七、不得在库房、易燃品处吸烟、使用明火。
八、凡在室外动用明火时,必须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动火,并设专人负责现场管理。
九、发挥安全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负责安全的,每日要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隐患时处理出现重大火情要及时报警并及时组织抢险灭火。

负责体系的维护与推广,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负责ISO9001、ISO14001、ISO22000及OHSAS18001四体系的策划、运行、保持和监督工作。
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程序的编制,环境指标的工作,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搜集与应用。
各部门进行体系文件编写,更改和完善程序文件,组织各部门进行体系文件学习与培训,进行体系试运行。
按策划的安排组织内审,参加管理评审,接受第二方审核并协助整改,进而实现体系持续改进。
了解控制影响的利益
需在评估和调查直接与间接环境影响及安全健康的危害,诸如已控制噪音、恶臭、粉尘、振动和可见的冲击等对自然环境及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制定目标
根据组织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制定目标并予以登记。登记的目标不是开,而是企业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基础。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存在的重大风险危害、安全健康方针、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观点、同时要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