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ISO22000认证顾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培训
HACCP认证培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内审员培训
HACCP认证辅导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建立辅导
HACCP认证申请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申请
ISO22000认证咨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SO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前提方案策划时机
a) 设计并实施前提方案,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策划、建立、实施的起点。
b) 当一个开始运作前,应策划前提方案。
c) 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重新评审已经确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当操作性前提方案不能满足危害分析确定的控制措施要求时,应重新策划操作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重新策划引致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的变化要求应得到识别和实施。
d) 按文件控制的要求,应定期评审前提方案,进行必要的更改,以保证其适宜性。
e) 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变更时,应重新进行前提方案的策划。
审查的文件的名称: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版本号: 实施日期: 月 日
程序文件 版本号: 实施日期: 月 日
HACCP体系手册 版本号: 实施日期: 月 日
程序文件 版本号: 实施日期: 月 日
依据法规标准:
□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专项技术规范:
□ GB/T 27341-2009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 GB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及其配套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HACCP体系手册及其配套的HACCP体系文件
文件审查综述
审查人员: 年 月 日
给产品部的建议:
□不可以进行现场审核,须采取纠正措施并经重新评审后方进行现场审核。
□可以进行现场审核,所列问题可在阶段审核中验证/纠正。
设计和布局
厂房和车间的内部设计和布局应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
厂房和车间的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厂房和车间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生产特性以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如:通常可划分为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或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等。一般作业区应与其他作业区域分隔。
厂房内设置的检验室应与生产区域分隔。
厂房的面积和空间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设备安置、清洁消毒、物料存储及人员操作。
建筑内部结构
建筑内部结构应易于维护、清洁或消毒。应采用适当的耐用材料建造。
顶棚
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易于观察清洁状况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顶内层喷涂涂料作为顶棚,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不易脱落、易于清洁的涂料。
食品欺诈的预防 1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程序,包括:
a)识别潜在的脆弱环节;
b)制定预防食品欺诈的措施;
c)根据脆弱性,对措施的**顺序进行排序。
2 企业应收集有关供应链食品欺诈的以往和现行威胁信息,对食品链所有的原辅料进行脆弱性评估,以评估食品欺诈的潜在风险。
3 企业应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文件化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针对识别的食品欺诈脆弱环节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脆弱环节。
4 企业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应覆盖相关的食品类别,并被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支持。
5 企业应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并持续地对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是否作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
生产管理文件包括产品生产工艺规程、生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岗位SOP)、生产记录等文件。凡正式生产的产品都必须制订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岗位SOP)、产品生产记录。
制定程序
生产工艺规程由生产部负责组织编写,由技术部组织会审,由总经理或人员批准后颁布执行。
岗位SOP由技术部及生产技术人员(生产部)编写,报技术部审核,由总经理或人员批准后颁布执行。
生产记录由车间技术人员制定,生产部负责人审核后执行。
制定要求
生产工艺规程必须按产品申报批准的工艺规程制定,不可任意更改;若因工艺改革、设备改进或更新,原辅料变更等,须提出申请并经验证。
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应合理、可行;便于操作人员掌握;必须包括每一项必要步骤、信息、参数;不得任意更改,若因工艺改革、设备改进或更新、原辅材料变更等,须提出申请并经验证。
记录应包括必要参数,使文件可追溯。
内容
生产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配方和依据;生产工艺流程;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参数及储存注意事项;
中间产品的检查方法及控制;
产品生产中的各项工艺关键控制点;
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附样本)与产品储存方法及有效期(保质期);
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安全及劳动保护;
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附录(常用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及换算表等)。
甲方获得认证后,应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应持续遵守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乙方《管理体系认证组织须知》的有关要求。甲方有义务接受乙方的监督审核(包括专项监督和不通知检查)、认可机构的确认审核和见证评审。
甲方获得认证后,有权根据《管理体系认证组织须知》的要求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但不得以损害乙方声誉的方式使用管理体系认证结果,不得误导公众认为其产品、过程或服务通过认证,不得做出使乙方认为可能误导或未经授权的有关管理体系认证的声明。如果甲方将认证证书的副本提供给其他人,认证证书应被完整地复制并符合《管理体系认证组织须知》的有关要求。
在证书有效期内,当以下情况出现时,甲方应在情况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乙方通报:①发生与获证领域有关的重大投诉;②发生重大事故;③发生任何违法行为或产品/服务被部门认定不符合法定要求;④被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⑤发生其他对认证有影响的变更(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地位、经营状况、组织状态或所有权变更;行政许可、强制性认证或其他资质变更;组织和管理层变更;联系地址和场所变更;获证管理体系覆盖的运作范围;管理体系和相关过程的重大变更;管理体系覆盖的有效人数变更等);⑥认证公开文件中规定的其他需通报事项。
当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时,甲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识或引用认证信息,认证证书被撤销的,甲方应将认证证书交回乙方。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