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内容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所在地厦门
发货地深圳&厦门
优势专业快速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45天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需要资料协助整理
申请材料依据标准
该阶段主要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教育培训,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拟定计划;确定质量方针,制订质量目标;现状调查和分析;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等方面。
(一)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质量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质量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9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认识。
3.通过质量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在质量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质量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质量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9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质量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二)组织落实,拟定计划
尽管质量体系建设涉及到一个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但对多数单位来说,成立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可能是需要的,根据一些单位的做法,这个班子也可分三个层次。
层次:成立以高管理者(厂长、总经理等)为组长,质量主管为副组长的质量本系建设小组(或会)。其主要任务包括:
1.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
2.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
3.按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
*二层次,成立由各(或代表)参加的工作班子。这个工作班子一般由质量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共同牵头,其主要任务是按照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
*三层次:成立要素工作小组。根据各的分工明确质量体系要素的责任单位,例如,“设计控制”一般应由设计部门负责,“采购”要素由物资采购部门负责。
组织和责任落实后,按不同层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
1.目标要明确。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
2.要控制进程。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阶段要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主要负责人和参与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及相互协作关系。
3.要**重点。重点主要是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关键的少数。这少数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要素,也可能是要素中的一些活动。
(三)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对顾客的承诺,是职工质量行为的准则和质量工作的方向。
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是:
1.与总方针相协调;
2.应包含质量目标;
3.结合组织的特点;
4.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四)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其他各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由于历史沿革多数并不是按质量形成客观规律来设置相应的的,所以在完成落实质量体系要素并展开成对应的质量活动以后,必须将活动中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分配到各。一方面是客观展开的质量活动,一方面是人为的现有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一般地讲,一个质量可以负责或参与多个质量活动,但不要让一项质量活动由多个来负责。
目前我国企业现有对质量管理活动所承担的职责、所起的作用普遍不够理想总的来说应该加强。
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目的相关并影响其实现其FSMS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识别,评审和更新与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相关的信息。
注1:因素可包括积极和因素或需要考虑的条件。
注2:该组织通过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可以促进对背景的理解,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国际的、国家的、地区和区域的以及该组织的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网络安全和食品欺诈、食品防御和故意污染、知识和性能等。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为确保组织能够持续地提供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应确定:
a)与FSMS相关的利益相关方;
b)FSMS相关方的相关要求。
组织应识别,评审和更新与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相关的信息。
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FSMS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范围应规定FSMS中包含的产品和服务,过程和生产现场。范围应包括可能对其终产品的食品安全生产影响的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
在确定此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
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保持和保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更新和持续改进 FSMS,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则-新增了内容
食品安全与食用时是否存在食品安全危害有关(由消费者)。食品安全危害可在食物链的任何阶段发生。因此,适当的控制整个食物链是必不可少的。食品安全通过所有食物链中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得到**。
本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理包含以下公认的关键要素:
——相互沟通;
——体系管理;
——前提方案;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
除此之外,本标准所依据的原则也是ISO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原则。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作用(力);
——全员积极参与;
——过程方法;
——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循证决策);
——关系管理。
过程方法
总则
本标准在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采用了过程方法,并提出了在满足要求的同时提高安全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有效性要求。作为一个系统,理解和管理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本组织提高在实现预期成果方面的效力和效率。过程方法包括对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定义和管理,以便按照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实现预期的结果。组织可使用PDCA来管理过程和整个系统循环,总体侧重于基于风险的思考,旨在利用改进机会防止不良后果。
识别本组织在食物链中的作用和地位,确保在整个食物链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PDCA循环
——Plan策划:建立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目标,提供所需资源,以便实现目标,识别和应对风险和机遇;
——Do实施:实施所策划的结果;
——Check检查:监视和(在相关情况下)测量各过程及其输出的产品和服务,分析和评价监视、测量和核查活动中的信息和数据,并报告结果;
——Act改进:必要时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
组织是否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是否制定相应程序,如何确定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是能够胜任,并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训,具有适当的技能和经验。
当需要外界帮助时,是否在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对这些的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
如何确定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员所必需的和能力。
提供那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人员具有必要的能力。
监视、纠正、采取纠正措施的人员的必须和是否接受过培训。
如何评价培训的效果,包括食品安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所有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员是否了解有效沟通的要求
查相关记录。
组织应提供资源的建立和保持实施所需的基础设设施(可结合现场审核)
前提方案(一阶段审核后,前提方案有何改进)
a组织是否建立实施保持前提方案。
b食品安全危害通过工作环境引入产品的可能性
c产品的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污染。
d产品和产品加工环境的食品
安全危害水平。
(关注策划的合理性、适宜性)
a是否与组织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适宜
b与组织运行的规模,类型、制造和(或)处置的产品性质相适宜。
c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实施,普遍适用还是特定产品或生产线是否相适宜?
d是否获得HACCP小组的批准。
建筑物和设施的适合布局
工作间、员工设施、空气、水、能源和其他基础条件的供给、废弃物、污水处理
设备的适宜性、
保养和预防性维护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任职和培训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与客户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食品原料和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客户满意监测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预备步骤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HACCP计划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标准卫生操作程序
原管理控制程序
预防和消除食品欺诈程序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