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ISO22000认证ISO22000内审员培训
FSSC22000认证FSSC22000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FSSC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认证咨询
FSSC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
审核资料协助准备
认证材料收集整理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30-90天
「为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持续改进
新修订版本的ISO 9001 将会确保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QMS)与企业目标**整合并保持统一。
企业
更多地侧重于企业,ISO 9001:2015 将促使高层管理者更大程度地介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有助确保激励员工朝着企业计划的方向和战略目标努力。
风险管理
ISO22000 引入了“基于风险的方法”。该方法将企业资源重点分配至*出现问题的领域。
一个基于风险的合规计划将有助于识别,管理,和降低您业务领域的关键合规风险,使得董事会的工作和报告更*进行,并减少相应的维护工作。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作为管理工具,您可以识别有助于底线改进的机遇,并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绩效评估
自我管理和企业行为对绩效,以及为顾客和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自我管理将带来更高层次的创新,更高的员工忠诚度和顾客满意度,以及更优异的财务表现。
整合统一
表面上看,因为新的高标准结构适用于所有更新的管理体系标准,Annex SL附录似乎使标准制定者们轻松了不少。但事实上,当企业开始了解并体会到不同的管理体系在同一种结构下的价值时,真正的受益者是企业,进而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
1 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核准年度审核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拟定年度审核计划,确认内审员之与分派,并召集审核小组。
3.3 内审组长:准备审核计划、协助选用审核员、审核结果之后裁决权、撰写并提供审核报告。
3.4 审核员:检查表之撰写、沟通及理清审核需求、验证改正行动的有效性。
3.5 受审主管:指派本单位陪审人员、提供审核核小组必要资源,并与审核员充分合作。
4定义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5程序 (控制流程图见*4页)
5.1 内审方案策划
5.1.1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全年审核方案。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5.1.2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5.2 审核前的准备
5.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成员。内审员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5.2.2 由内审组长策划审核并编制本次[内部审核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
b)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c)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d)开会时间。
5.2.3 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遗漏要求,审核能顺利进行。
5.2.4 内审组长于内审**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天通知内审组长。
5.2.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5.3 内审的实施
5.3.1 会议
a)参加会议人员:公司、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品管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5.3.2 现场审核
a)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核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组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
c)内审时审核员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5.3.3 审核报告
5.3.3.1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订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审核组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并将《不合格处理单》给相关部门确认。
5.3.3.2 现场审核后,由审核组长完成《内部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5.3.4 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与会者签到,并由品管保留会议记录。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公司讲话;
c)由品管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
1 目的
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便提供满足或者追赶顾客要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本公司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对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顾客满意度的分析、评价和管理。
3 职责
3.1 营业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3 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交货期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3.4 品管部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能力和检测能力。
3.5 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3.5 总经理负责审批产品要求评审表。
4 定义
4.1常规订单:订单要求为公司已定型生产的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与以前相同,数量和交期不**出生产能力。
4.2订单:订单要求为公司未生产过的产品或已定型生产的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与以前不相同、数量和交期**出生产能力。
过程检验
首件确认:
在新产品、新配方、新工艺、新材料开始投入生产时进行首件确认,填写相应的《品质巡检记录表》和相关检验记录。
首件确认时,由操作者做好自检,报告品管巡检人员进行确认,品管巡检人员填写《品质巡检记录表》。只有首件确认合格,方可继续进行生产。如不合格应进行调整,直至首检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巡检:由品管员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抽检,每小时巡检一次,检验项目和要求按照《品管部过程检验标准书》当中的规定执行,填写《品质巡检记录表》。
成品检验(出货检验)
产品成型后包装前,由品管部检验员进行成品的检验(出货检验)。库存产品**过3个时,在出货前需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员依据《品管部出货检验标准书》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合格品在包装上加盖“合格”或贴上合格证,并发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除非顾客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监视和测量记录
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监视和测量记录由品管部负责保存。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和质量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品管负责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b)负责统计技术的选用、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c) 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业务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3.3 各部门
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c)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定义
4.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 程序
5.1 数据的来源
5.1.1 外部来源
a)政策、法规、标准等;
b)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1.2 内部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5.2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d)供方的信息等。
5.2.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2.1 品管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2.2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管理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2.2.3 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5.2.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报告品管,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2.3 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3.1 品管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
5.2.3.2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数据,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3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5.3.2 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趋势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或检验。
5.3.3 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管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 品管每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5 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6 持续改进的策划
5.6.1 公司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6.2 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5.7、5.8条款执行。
5.6.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6.4 品管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过程控制--供餐要求
分派菜肴、整理造型工具使用前清洗消毒
制作围边、盘花等材料,使用前清洗消毒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过2小时存放,应**60℃或低于5℃
高危易腐熟食 5℃-60℃不**2h
供餐过程,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污染
使用传递设施(如升降笼、食梯、滑道等),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