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顾问整理
材料辅导协助
周期120天左右
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ATF16949认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指导
IATF16949认证咨询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ATF16949认证辅导IATF16949认证内审员培训
(1) 精致的产品:外观、性能、机械精度及寿命均持续达到并追赶客户要求。
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外观和性能,也包含了产品的性能精度和寿命,还
隐含了对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潜在要求。精致的产品是要把客户隐含的要求
也作为我公司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精致的服务:的团队主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服务是无形的产品,公司不断提高服务团队的技能,制订定期拜访机制,
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使用培训,满足甚至追赶顾客期望,为客户产品
增值提供服务。
(3) 精致的管理:建立现场、流程的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追赶国内**水平。
通过尊重员工,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性,持续改进现场管理和流程,化提
高运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建设一个的企业。
(4) 精致的团队:扁平的组织,化的员工,良好的文化。
精致的团队是实现精致产品、服务、管理的基础。减少管理的无效环节,培训
员工技能,创造平等双向沟通的氛围,从而形成一支职业化团队。
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交付过程、顾客反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和处置;若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环保性不满足规定要求,不允许让步接收。 "1、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品,应明确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和产品追溯控制。对进货/在制品/成品在检验、试验、工艺监测、搬运、储存等活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含可疑产品),应及时评审、隔离、标识、处置,必要时可由主管部门做出停线处理。
2、对于安全项或法规项产品,以及关重过程,出现不合格时,不能作让步接收处理。" "1、查阅不合格品台帐、检验记录、质量目标数据等,是否协调一致;
2、查看处置方式,是否合理,法规件不允许让步接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3不合格品控制
进货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有记录、8D报告、供应商业绩评价、整改报告、问题关闭报告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8.3不合格品控制
不合格品台帐(按月统计) 8.3不合格品控制
《让步接收管理办法》(安全性、环保性不满足规定要求,不允许让步接收)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
让步接收记录、执行情况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8.3不合格品控制
生产现场设置不合格品处置区域、不合格品标识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8.3不合格品控制
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按照《汽车产业政策》、《汽车贸易政策》、《汽车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企业有义务,也应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相适应的维修、保养服务。重点关注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网点建设,以及营销和售后服务管理文件和有关记录。查看产品相对应的三册。
应建立和落实与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有关人员培训系统,营销和售后服务系统人员应能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维修服务,满足用户对车辆保养、维护、维修的要求。
1、企业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或部门负责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得到组织机构上的保证。
2、企业应制定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的管理办理和评价标准,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大纲)和培训课件,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方面和实际技能操作。
3、企业应有有关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并保留培训记录和评价记录。
4、企业应该有能力或帮助特许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公司进行其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并定期实施监督,保留监督记录。
5、企业应明确企业内部及所属营销和售后服务公司的关键岗位,对关键岗位人员必须经过能力认定。
6、鼓励企业创建计算机化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人员培训系统。" 查阅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记录。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7.2.3顾客沟通8.2.1顾客满意8.5.2纠正措施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应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识别关键总成、部件、材料和关键制造过程、装配过程、检验过程,并确定其控制要求。
应对生产工艺、过程监视和测量活动实施管理,管理范围至少应覆盖进货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成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1、生产工艺管理
企业应将影响产品安全项、环保项、法规项等符合性的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或者影响产品的配合/功能等符合性的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确定为关重特性或特性。与此特性相关的工序,则定义为关重工序。
企业应制定关键、重要工序管理办法;应对关键工序、重要工序进行工艺验证,明确工艺验证方法和指标要求,并定期对工艺要求予以评审;必要时对关键工序、重要工序的过程性能、过程能力予以分析评价,并提出控制要求。
2、监视和测量文件
应对涉及重要特性、安全特性、环保特性的零部件、总成,开发编制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监测、出厂检验的检验规范或检验书,并按规定实施检验、监视测量活动。
检验规范或检验书,应明确整车、系统、部件、零件、材料的检验或试验项目、方法、抽样频次、偏差范围、结果分析、记录及保存期限的文件化规定;对于采用验证方式进行进货检验控制的部件、零件、材料,也应在检验规范中明确予以要求。
对于不在乘用车生产工厂所开展的必要检验、试验或相关检查,应在质量计划(或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中特别列出,并说明控制的和所在地点。
3、基本控制要求
--进货检验和试验,至少应定期开展对车身结构件材料分析和强度检验,以及发动机、电子电控系统、风窗玻璃刮水器、车门锁、车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安全带拉伸等总成和部件的性能、功能、耐久性检验和试验。
--过程检验和监测,应结合各工种工艺特点有效予以落实:
①冲压生产应对末件检验,定期对冲压模具进行全尺寸检验。
②焊接生产应对四门两盖焊合组件生产线,抽样检验焊点质量;分焊线和车身组焊线应对白车身和焊合组件抽样进行全尺寸检查,并定期进行破坏性试验,检验焊接强度、直径、焊核形状、密封胶强度。
③涂装生产应对各前处理槽液、电泳槽液进行化学分析,对烘炉温度、喷压力等参数予以。涂装下线应设置面漆质量检验站,对下线产品进行检验。
④总装生产应对装配力矩值进行控制,开班前应对手动扳手在扭矩校验仪上校验力矩值误差范围;应对气动弯角扳手、气动液压脉冲扳手、气动螺丝刀、电动螺丝刀定期校准扭矩,并保留校准记录;应对关键装配工序的拧紧力矩采用指针式力矩扳手抽样复检。
⑤发动机生产,至少应对缸体、缸盖、曲轴的动配合型面进行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的测量;应对出厂发动机进行磨合试验和性能检测。
热试线由磨合试验台、性能测功机、油耗检测仪、排放测试仪等组成,对所有出厂发动机进行试验验证。
⑥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将采集的零部件信息、装配数据与发动机流水号一一对应,通过内部网络将所有信息上传到工控机存储,保证装配信息过程的可追溯性。
--整车出厂检验,应开展整车质量评审、整车下线检测、整车路试检测活动。" "1、检验文件是否涉及重要特性、安全特性、环保特性的零部件和总成;
2、检验规范或检验书是否有针对性,文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3、文件是否易于得到,操作人员是否熟练,对文件是否理解;
4、重点关注装置的功能、性能和装配尺寸相关的标准及有关规定的符合性。
5、查问并现场查看检验设备是否充分并完好;
6、对关键工序和过程重点查看操作人员和相关设备情况;
7、查阅相关记录;
8、现场观察关重工序的操作、质控点的检验活动,是否满足作业文件的控制要求。"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3C、法规件清单
关键工序清单、关键工序作业书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进货检验管理办法、进货检验记录 7.4.1采购过程7.4.3采购产品的验证4.2.4记录控制
过程检验作业书、过程记录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2.4记录控制
1、原材料;
2、加工半成品;
3、完工品、成品;
4、顾客财产;
5、原材料、产品储存条件;
6、标识卡;
7、标识区域;
8、先出;
9、工作环境要求;
10、批号编制规则;
11、包装规范;
12、保质期的要求。
1、生产计划;
2、图纸或技术要求;
3、合格的设备及操作规程;
4、作业书;
5、检验书;
6、人员技能要求;
7、合格的原材料;
8、放行和交付要求;
9、工作环境要求;
10、监视和测量;
11、记录表格;
12、更改;
13、安全生产要求;
14、应急要求;
15、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