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辅导培训
3.1 能源评审的范围
3.1.1 能源评审的范围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
a) 主要生产系统:采购、生产部
b) 辅助生产系统:工程部、配电室、锅炉房
c) 附属生产系统:财务、销售、人事部、品质部和物流部
3.1.2 能源的种类和来源:
能源:蒸汽、电力、水等。
3.1.3 影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活动:
a) 产品设计开发;
b) 生产过程:
c) 能源流动:能源储存、分配、输送,包括供配电、用水等;
d) 原物料/产品运输、设备保养维修、建筑维护等;
e) 办公室/生活区:信息管理系统、照明、空调、环卫、绿化、消防等。
3.2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
3.2.1 各职能部门应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确认能源使用的工序、过程、活动、设备、能源种类、特性等,对各种能源使用和消耗特性进行排查,形成《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特性排查表》,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完成《能源消耗统计表》。
3.2.2 对于外包作业涉及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由监管部门识别外包作业部分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状况,但**于外包作业方使用本公司的能源部分。
3.3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3.3.1 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能源工作小组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情况,根据 20/80 原则及生产经验,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形成《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表》。
3.3.2 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和人员在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内,根据三级计量系统、设备功率、实践经验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以及相关人员,形成《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清单》和《主要用能岗位人员清单》。
3.3.3 识别、确定和监测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根据生产经验并参考所确定的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识别可能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如产品的结构变化、产品品种和产量变化、能源种类变化等对能耗方面的影响,形成《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清单》。
3.3.4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根据预期未来的产能及产品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并结合本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3.4 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能源管理
3.4.1 节能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耗能单位按照制定的评定原则,确定各部门的重点用能 设备、设施,并对其实施控制:
按操作规范规定的要求运行,进行合理的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
建立设备运行和维护记录,实施耗能计量,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产量和能耗;
定期检查其运行效率,监控其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必要时,实施设备热平衡测试,对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d)新设备和替代设备选用时,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选用国内外先进的节能设备;
e)重点用能设备、设施的操作人员需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4.2 各耗能单位应根据现场的情况,有计划开展节能活动
a)采用变频调速和高效变压器等高效节电设备;淘汰低效风机、泵、电动机、空压机等落后设备;合 理匹配电动机,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提高负载率和效率;
b)采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谐波滤波器等节电控制技术和产品,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功率因素,实现经济运行;
c)优化生产过程用能流程,加強能源的梯级利用, 提高能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效率; 回收利用制浆 造纸过程的余热、余压,避免高品位热能的排放;
d)采用新型节水设施,用好白水、中段废水的回收利用系统,提高水重复使用率。
3.4.3 各耗能单位组织评价生产工艺流程的耗能状况,改进工艺流程,优化工艺条件;合理编 制生产计划,组织有序生产,降低能耗。
3.4.4 工程部对公司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各部门对用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硧保其经济运行。
3.4.5 各用能部门对管辖区域范围内的能源使用负责,消除浪费现象。
3.4.6 车辆管理部门应健全公车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出车安排,制定并落实油耗管理。
3.5 监测与考核
3.5.1 生产和生活用能应当落实分级计量,在用能的点(区域)均应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使能源计量检测率逐步达到 **,能源计量器具和监测装置的维护和校准按《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程序》执行。
3.5.2 各重点用能部门要建立、健**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期向工程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3.5.3 工程部按月汇总各部门各类能源消耗的数据,报节能办,节能办会同财务根据各部门能源消耗情况对照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基准和成员进行考核,并组织能耗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管理者代表。
3.5.4 工程部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负责就数据的来源等进行沟通,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负责;节能办按法定报送系统及时填报系列能源利用状况表。
3.5.5 各耗能单位要制定利于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能源管理方案,节能办按照管理方案策划 的阶段组织相关部门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3.5.6 按相关法规制度规定间隔,节能办组织开展能源监测、水平衡测试及能源审计等工作。
能源评审的内容和步骤如下:
a)在设备测试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能流图、设备清单、统计模型分析等数据和工具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进行分析:1)能源的供给状况,包括当前的能源种类、来源、价格和质量等;2)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b)基于用能状况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1)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人员,并确定其现状。人员包括为公司工作的人和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包括服务承包商、人员以及临时人员。2)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变化因素,如市场供需状况、能源品种的变化、产品品种和产量、天气等。3)确定对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水平。4)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如扩产后能源需求的变化等。
c)识别、记录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公司应开展系统的诊断分析,运用能量系统优化、能量平衡、能源网络图、能效对标、*诊断、较佳节能实践、员工参与等工具和方法识别能源绩效改进机会,并对这些改进机会进行分析,根据其重要性和可实现程度进行排序。评价和排序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影响能源绩效的程度;2)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3)施工周期、安全级环境影响、技术成熟度、系统匹配等技术可行性;4)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除节能外的其他收益等经济合理性;5)相关方的要求等。
公司将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作为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依据,在设备、设施、系统、产品、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当根据变化过程或环节重新进行能源评审。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提出,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已把“能源”定义为: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2)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而水流、风流、海浪、潮汐等主要是一种物质运动;太阳能、地热能是提供资源和运动的结合。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 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使用价值的根本形式和运动形式就可以获得其能量的物质及物质运动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② 经过加工转换成而形成的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2)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
① 在自然界中那些不随提供能量的过程而丧失其继续提供能量的功能的物质或物质运动过程,称之可再生能源 。
② 那些随提供能量的过程而丧失其继续或者周期性提供能量的功能的物质或物质运动过程。
(3)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4)燃料能源与非燃料能源
(5)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gjij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