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ISO22000认证ISO22000内审员培训
FSSC22000认证FSSC22000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FSSC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认证咨询
FSSC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
审核资料协助准备
认证材料收集整理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30-90天
冷藏设备维护
专人管理
不频繁开门或开门时间过长
定期彻底清洗、消毒
定期检查是否冷气泄露
定期观察和测试冷库、冰箱温度
摆放应远离热源
不能倒置或过分倾斜及碰擦
控制库存量
过程检验
首件确认:
在新产品、新配方、新工艺、新材料开始投入生产时进行首件确认,填写相应的《品质巡检记录表》和相关检验记录。
首件确认时,由操作者做好自检,报告品管巡检人员进行确认,品管巡检人员填写《品质巡检记录表》。只有首件确认合格,方可继续进行生产。如不合格应进行调整,直至首检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巡检:由品管员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抽检,每小时巡检一次,检验项目和要求按照《品管部过程检验标准书》当中的规定执行,填写《品质巡检记录表》。
成品检验(出货检验)
产品成型后包装前,由品管部检验员进行成品的检验(出货检验)。库存产品**过3个时,在出货前需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员依据《品管部出货检验标准书》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合格品在包装上加盖“合格”或贴上合格证,并发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除非顾客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监视和测量记录
在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监视和测量,记录应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
监视和测量记录由品管部负责保存。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负责产品的防护,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2 品管部负责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3 营业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3.4 开发部负责顾客财产控制。
3.5 资材部负责仓库管理。
4 定义:无
5 程序
5.1生产流程图见*6页。
5.2生产进度控制
5.2.1订单签订后,由营业部根据合同订单内容开具《销售订单通知单》,通知生产部。
5.2.2生产部生管根据《销售订单通知单》制订《周生产计划》和下列计划及通知,并用邮件方式下达:
(1) 《贴杯/发货计划》——贴杯、模切生产依据
(2) 《各批次生产状况通知单》——成型、模切生产依据
(3) 《分条,甩切通知单》——分条生产依据
(4) 《委外加工单》——外协生产、交货依据
(5) 《模具变更单》——换模依据
(6) 《原物料采购计划》——采购原辅材料依据
5.2.3生产部设备管理员依据《模具变更单》更换模具。
5.2.4生产主管根据《周生产计划》、《贴杯/发货计划》、《各批次生产状况通知单》、《分条,甩切通知单》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安排生产。
5.2.5生产环境控制按照《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5.2.6操作人员按照生产作业书进行生产,当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无法解决时应立即报告上司处理。
5.2.7各班长将完成产品数量填写在[模切生产日报表]、[成型生产日报表]、[贴杯生产日报表]上,提供生管反馈生产进度。生产剩余材料填写“退料单”退回仓库。
5.2.8生管依据《销售订单通知单》,控制生产部的生产进度,如进度受到影响,应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5.3生产过程确认
在新产品投产、新工艺、新材料、机台调整后均应进行首件确认。首件确认时,由操作者做好自检,报告品管人员进行确认,品管人员在《巡检记录表》中记录首件确认情况。只有首件确认合格,方可继续进行生产。如不合格应进行调整,直至首检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5.4 对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实施,配置适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专检(专职检验员),并作好相应记录。对产品的放行应执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1 目的
对产品实现的过程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用于确定产品符合性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软件等(统称测量设备)。
3 职责
品管部负责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负责对测量设备的检定管理工作
4 定义
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5 程序
5.1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5.1.1 生产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过程,根据作业书和工艺文件规定对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保证实际的工艺参数与要求相符。
5.1.2 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公司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生产部的产品合格率、品管部的检验失误率、采购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业务部的销售指标及顾客满意度等。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
a)品管部负责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和过程进行巡检,对数据分布趋势进行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品管部应及时发出《品质异常处理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品管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品管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5.2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流程图如下页。
5.2.1 品管部负责编制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验点、检验频率、抽样方案、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验设备等。
5.2.2 进货验证
5.2.2.1 对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以“送检单”通知检验员进行检验。
5.2.2.2 检验员根据《品管部进料检验标准书》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进料检验报告单》:
a)仓库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识办理入库手续;
b)验证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挂“不合格”标牌,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和质量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品管负责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b)负责统计技术的选用、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c) 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业务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3.3 各部门
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c)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定义
4.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 程序
5.1 数据的来源
5.1.1 外部来源
a)政策、法规、标准等;
b)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1.2 内部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5.2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d)供方的信息等。
5.2.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2.1 品管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2.2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管理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2.2.3 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5.2.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报告品管,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2.3 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3.1 品管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
5.2.3.2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数据,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3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5.3.2 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趋势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或检验。
5.3.3 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管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 品管每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5 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6 持续改进的策划
5.6.1 公司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6.2 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5.7、5.8条款执行。
5.6.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6.4 品管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投诉处理
立即核实,妥善处理,留存记录。
感官性状异常时,及时核实。
及时撤换,告知备餐人员做出处理,同类食品检查。
就餐区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对投诉问题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