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ISO22000认证ISO22000内审员培训
FSSC22000认证FSSC22000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FSSC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认证咨询
FSSC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
审核资料协助准备
认证材料收集整理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30-90天
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食品安全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食品安全体系情况选择食品安全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食品安全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食品安全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食品安全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安全教育和食品安全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食品安全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
1•目的:
为建立文件控制作业,以求文件管理规范化,确保各个场所使用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控制作业均适用之。
3•定义:
3.1管理体系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岗位职责/作业书/管理规定等);
3.2外来文件:用于各管理体系要求的外部文件,如法律法规/标准等;
4•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修订之批准。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修订之审核;
4.3 部门经理:负责相关SOP/SIP之批准。
4.4 单位主管:SOP/SIP/SMS之审核,{指派或}编写相关文件及保管/更新/撤出失效文件。
4.5 文件管理员:负责文件编号、打印、登录、发行、回收、销毁以及文件正本的保存、管理。
5•内容:(控制流程图见*4页)
5.1文件制作与审核:
5.1.1 文件制作力求标准化,拟定初稿时根据《文件标准格式管理规定》执行撰写。
5.1.2 各类文件之拟案/审查/核准权限与制/修订/废止作业分别依4.1—4.4要求执行。
设备的请购、采购、验收及管理:
(1)责任部门主管依实际需要提出设备需求,必要时可提供合格、优良之制造厂或代理商名录,作为采购参考。
(2)设备采购需求经经理评审、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作业;若对设备功能、规格等有不详之处时,采购得要求使用部门及维修人员给予支援。
(3)设备入厂时,应经使用部门、维修人员、仓管等完成验收合格后,并由维修人员依照5.2.3要求进行设备编号。
(4)所有设备应登入[设备一览表],建立[设备履历表],连同附属文件一并进行存档。
顾客财产的控制
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技术、产品图纸、管理或商业机密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对顾客提供的有关产品技术文件的光盘,由开发部建立[客供品控制表]进行控制。
产品防护
对于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
应针对顾客的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包括运输标记)、搬运、包装(包括装箱)、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产品搬运的控制
产品搬运的负责人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确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划伤;
b)应按照包装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包装控制
a)开发部负责确定产品包装方式和要求;
b)工人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核对产品检验状况;保持外观清洁、完整;打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贮存控制
a)资材部编制《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库存产品按规定码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确标识有效期,保证“先出”;
b)仓库应保持安全适宜的贮存环境;
c)对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
d)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台帐,仓库每季度定期盘点,做帐务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品管部确认、处理。
交付控制
a)营业部根据订单要求的交货日期通知仓库发货。
b)仓库开“出仓单”交发货员负责发货,“出仓单”由顾客签收后,交给财务部,做为货款结算的依据。
c)发货员发货时,做好对产品的保护。
产品交付后的活动:由营业部负责按照《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营业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
a)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服务工作;
b)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
c)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
d)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了解顾客的定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
e)利用与顾客的交往,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顾客提问。
咨询服务
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营业部由专人解答,暂时未能解答的,应详细记录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和质量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品管负责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b)负责统计技术的选用、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c) 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业务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3.3 各部门
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c)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定义
4.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 程序
5.1 数据的来源
5.1.1 外部来源
a)政策、法规、标准等;
b)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1.2 内部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5.2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d)供方的信息等。
5.2.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2.1 品管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2.2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管理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2.2.3 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5.2.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报告品管,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2.3 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3.1 品管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
5.2.3.2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数据,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3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5.3.2 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趋势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或检验。
5.3.3 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管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 品管每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5 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6 持续改进的策划
5.6.1 公司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6.2 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5.7、5.8条款执行。
5.6.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6.4 品管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采购要求
五要点
1.**采购:选择证照齐全,食品安全信誉度高供货商
2.签订协议:促使供货商增强和落实主体责任。
3.扫码采购:待《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198号令)落地实施后,采购11类食品应扫追溯码。
4.感官检查:原料应进行感官检查,严把质量安全关。
5.严防污染:采购食品、运输、贮存过程,严防受到污染或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