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ISO22000认证ISO22000内审员培训
FSSC22000认证FSSC22000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FSSC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认证咨询
FSSC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
审核资料协助准备
认证材料收集整理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30-90天
食品安全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是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和统一认识的过程,教育培训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
层次为决策层,包括党、政、技(术)。主要培训:
1.通过介绍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的发展和本单位的经验教训,说明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通过ISO22000族标准的总体介绍,提高按国家(国际)标准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认识。
3.通过食品安全体系要素讲解(重点应讲解“管理职责”等总体要素),明确决策层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层次为管理层,重点是管理、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有关的工作人员。
这二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接受ISO22000族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在方法上可采取讲解与研讨结合。
*三层次为执行层,即与产品食品安全形成全过程有关的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食品安全活动有关的内容,包括在食品安全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应赋予的权限,以及造成食品安全过失应承担的责任等。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和质量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品管负责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b)负责统计技术的选用、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c) 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业务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3.3 各部门
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c)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定义
4.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 程序
5.1 数据的来源
5.1.1 外部来源
a)政策、法规、标准等;
b)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1.2 内部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5.2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d)供方的信息等。
5.2.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2.1 品管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2.2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管理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2.2.3 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5.2.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报告品管,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2.3 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3.1 品管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
5.2.3.2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数据,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3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5.3.2 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趋势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或检验。
5.3.3 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管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 品管每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5 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6 持续改进的策划
5.6.1 公司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6.2 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5.7、5.8条款执行。
5.6.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6.4 品管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设备的请购、采购、验收及管理:
(1)责任部门主管依实际需要提出设备需求,必要时可提供合格、优良之制造厂或代理商名录,作为采购参考。
(2)设备采购需求经经理评审、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作业;若对设备功能、规格等有不详之处时,采购得要求使用部门及维修人员给予支援。
(3)设备入厂时,应经使用部门、维修人员、仓管等完成验收合格后,并由维修人员依照5.2.3要求进行设备编号。
(4)所有设备应登入[设备一览表],建立[设备履历表],连同附属文件一并进行存档。
1 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核准年度审核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拟定年度审核计划,确认内审员之与分派,并召集审核小组。
3.3 内审组长:准备审核计划、协助选用审核员、审核结果之后裁决权、撰写并提供审核报告。
3.4 审核员:检查表之撰写、沟通及理清审核需求、验证改正行动的有效性。
3.5 受审主管:指派本单位陪审人员、提供审核核小组必要资源,并与审核员充分合作。
4定义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5程序 (控制流程图见*4页)
5.1 内审方案策划
5.1.1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全年审核方案。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5.1.2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5.2 审核前的准备
5.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成员。内审员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5.2.2 由内审组长策划审核并编制本次[内部审核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
b)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c)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d)开会时间。
5.2.3 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遗漏要求,审核能顺利进行。
5.2.4 内审组长于内审**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天通知内审组长。
5.2.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5.3 内审的实施
5.3.1 会议
a)参加会议人员:公司、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品管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5.3.2 现场审核
a)内审组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核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组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
c)内审时审核员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5.3.3 审核报告
5.3.3.1 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订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审核组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并将《不合格处理单》给相关部门确认。
5.3.3.2 现场审核后,由审核组长完成《内部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5.3.4 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与会者签到,并由品管保留会议记录。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公司讲话;
c)由品管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
根据订单信息确认产品相关要求
营业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交付、支持服务、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虽然顾客没有明示,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d)本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营业部对产品相关要求进行解析,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需要开发新产品时,通知开发部进行产品开发,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执行。
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
常规订单
营业部直接与生产部生管确认交期可以满期要求后,由营业部经理核准。
订单:由业务负责联络有关部门评审,经生产部评审生产能力、交货期,开发部评审新能力;品管部负责评审质量保证能力和检测能力;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待评审无误后,报总经理确认,当评审异常时须由营业部与顾客协调处理。各部门评审意见填写在[{非常规产品}订单/合同评审记录表]并签名。
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总经理或营业部经理与顾客签订合同(或确认订单)。
合同签订(或订单确认)后,营业部负责建立《合同登记台帐》,并以[销售订单通知单]将合同内容传递到生产部,作为采购、生产、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营业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营业部负责将合同(订单)的执行结果记录于《合同登记台帐》。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顾客对订单的相关要求提出变更时,业务员应以“工作联络单”联络各相关部门重新无误后,回复顾客确认。
如属公司内部提出变更时,应由相关部门以“工作联络单”联络营业部反馈顾客协调处理后,营业部将相关结果回馈到相关部门确认执行。
营业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营业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产品交付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
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要求
使用后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餐饮具和盛放容器使用消毒
消毒后餐饮具、容器,贮存在密闭保洁设施
定期清洗保洁设施
定期检查餐用具消毒设备或设施运行状态
采用化学消毒现用现配并定时测量消毒剂浓度
消毒后餐饮具和盛放食品容器符合GB14934
不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