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协助
资料辅导整理
周期40天左右
ISO认证申请ISO5001认证申请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认证顾问
能源绩效: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管理者代表:组织内的管理层中的一员(可以)。管理者代表由公司总经理任命,在管理体系范围内,可直接代表总经理协调、工作。
公司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
a)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有效运行和维护的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
b)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c)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公司或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
设计
公司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应:
a)考虑所使用能源的种类、经济性、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可获得性等; b)合理匹配各系统和设备/设施,优化用能; c)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佳节能实践与经验;
d)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e)将改进能源绩效作为新的产品和过程设计的评价指标。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
1 总则
公司在采购对主要能源使用有影响的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时,应先评价采购需求。采购规程、招标和合同文件应包括能源消耗标准,必要时还应分析采购的生命周期成本。适宜时公司应将能效产品和服务作为采购行为的**选择。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培训
能源评审的范围
能源评审的范围为主要生产系统、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
a) 主要生产系统:采购、生产部
b) 生产系统:工程部、配电室、锅炉房
c) 附属生产系统:财务、销售、人事部、品质部和物流部
能源的种类和来源:
能源:蒸汽、电力、水等。
影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活动:
a) 产品设计开发;
b) 生产过程:
c) 能源流动:能源储存、分配、输送,包括供配电、用水等;
d) 原物料/产品运输、设备保养维修、建筑维护等;
e) 办公室/生活区:信息管理系统、照明、空调、环卫、绿化、消防等。
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
各应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图》确认能源使用的工序、过程、活动、设备、能源种类、特性等,对各种能源使用和消耗特性进行排查,形成《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特性排查表》,并将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完成《能源消耗统计表》。
对于外包作业涉及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由部门识别外包作业部分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状况,但于外包作业方使用本公司的能源部分。
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区域
能源工作小组根据各提交的能源使用及能源消耗情况,根据 20/80 原则及生产经验,确定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形成《主要能源使用区域表》。
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和人员在主要能源使用区域内,根据计量系统、设备功率、实践经验识别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以及相关人员,形成《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系统、过程清单》和《主要用能岗位人员清单》。
识别、确定和监测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根据生产经验并参考所确定的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过程、系统,识别可能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如产品的结构变化、产品品种和产量变化、能源种类变化等对能耗方面的影响,形成《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清单》。
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根据预期未来的产能及产品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并结合本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高管理者
公司的高管理者明确承诺支持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活动,为上述承诺提供证据:
a)确立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b)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d)合理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e)通过会议、培训及其他手段,在本公司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f)公司安全生产部具体负责能源目标、指标的建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按计划实施考核;
g)亲自参与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以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h)在煤总经理期规划中考虑能源消耗、能源使用及能源效率等能源绩效问题,以确保公司在能源方面的战略优势;
i)通过日常监督、目标考核、内部审核等方式,及时评价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掌握能源管理的主动权;
j)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能源管理体系方针发布令
全体员工及各相关方: 能源管理体系方针为:
遵守法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方针内涵:
一、遵守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公司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购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二、坚持技术进步,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大力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建立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确保公司管理及人员具备《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2)所规定的能力。
现予发布,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请各相关方密切配合。
标准条款中要求建立程序的一项:文件控制;
标准条款中要求形成文件的六项:总要求、总则、能源评审、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信息交流;
标准条款中要求建立的记录九项:能源评审、能源基准、能力培训和意识、监视、测量与分析(2处)、合规性评价、内审、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