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食品安全体系内审员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梳理
ISO22000认证ISO22000内审员培训
FSSC22000认证FSSC22000内审员培训
ISO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FSSC22000认证辅导食品安全管理体认证咨询
FSSC22000认证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培训
审核资料协助准备
认证材料收集整理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30-90天
供水:接触直接食品用水:
配备水净化设备或设施
煮沸冷却后生活饮用水
配置冰铲以便取冰,不得直接用手或其它非工具取冰。冰铲使用后不得留置在制冰机内
配置清水和消毒水。冰铲要在消毒水中浸泡后,用清水清洗方可使用
制冰机内外定期清洗消毒,滤芯滤网定期更换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视和测量活动及其他相关来源的数据分析和质量体系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 职责
3.1 品管负责
a)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对外相关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处理;
b)负责统计技术的选用、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c) 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业务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3.3 各部门
a)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b)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用。
c)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 定义
4.1 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5 程序
5.1 数据的来源
5.1.1 外部来源
a)政策、法规、标准等;
b)地方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c)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
d)相关方(如顾客、供方等)反馈及投诉等。
5.1.2 内部来源
a)日常工作,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检验试验记录、内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如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其他信息,如员工建议等。
5.2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1 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a)顾客满意和/或不满意程度;
b)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c)过程、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d)供方的信息等。
5.2.2 外部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2.1 品管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数据、技术标准类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负责传递到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2.2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管理部及相关部门收集、分析、整理、传递。
5.2.2.3 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以满足顾客需求,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5.2.2.4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数据,应在报告品管,由其分析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协调处理。
5.2.3 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5.2.3.1 品管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的信息。
5.2.3.2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数据,对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5.2.3.3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处理。
5.3 数据分析方法
5.3.1 为了寻找数据变化的规律性,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5.3.2 本公司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对于市场、顾客满意程度、质量、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可采用调查表法;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时,可采用排列图、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分析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c)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趋势图法;
d)根据产品类别及对质量的影响,对产品的检验采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或检验。
5.3.3 统计方法实施要求
a)品管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统计方法培训;
b)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
5.4 品管每个月对各部门统计方法应用的记录进行监督检查,对主要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5 统计记录的管理
对于统计记录的管理要分清职责和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对统计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5.6 持续改进的策划
5.6.1 公司要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6.2 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5.7、5.8条款执行。
5.6.3 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6.4 品管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1 目的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的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的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负责产品的防护,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2 品管部负责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3 营业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3.4 开发部负责顾客财产控制。
3.5 资材部负责仓库管理。
4 定义:无
5 程序
5.1生产流程图见*6页。
5.2生产进度控制
5.2.1订单签订后,由营业部根据合同订单内容开具《销售订单通知单》,通知生产部。
5.2.2生产部生管根据《销售订单通知单》制订《周生产计划》和下列计划及通知,并用邮件方式下达:
(1) 《贴杯/发货计划》——贴杯、模切生产依据
(2) 《各批次生产状况通知单》——成型、模切生产依据
(3) 《分条,甩切通知单》——分条生产依据
(4) 《委外加工单》——外协生产、交货依据
(5) 《模具变更单》——换模依据
(6) 《原物料采购计划》——采购原辅材料依据
5.2.3生产部设备管理员依据《模具变更单》更换模具。
5.2.4生产主管根据《周生产计划》、《贴杯/发货计划》、《各批次生产状况通知单》、《分条,甩切通知单》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安排生产。
5.2.5生产环境控制按照《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5.2.6操作人员按照生产作业书进行生产,当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无法解决时应立即报告上司处理。
5.2.7各班长将完成产品数量填写在[模切生产日报表]、[成型生产日报表]、[贴杯生产日报表]上,提供生管反馈生产进度。生产剩余材料填写“退料单”退回仓库。
5.2.8生管依据《销售订单通知单》,控制生产部的生产进度,如进度受到影响,应通知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5.3生产过程确认
在新产品投产、新工艺、新材料、机台调整后均应进行首件确认。首件确认时,由操作者做好自检,报告品管人员进行确认,品管人员在《巡检记录表》中记录首件确认情况。只有首件确认合格,方可继续进行生产。如不合格应进行调整,直至首检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5.4 对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实施,配置适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检查本工序产品)、互检(检查上一工序产品)、专检(专职检验员),并作好相应记录。对产品的放行应执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1 目的
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便提供满足或者追赶顾客要求和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本公司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对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顾客满意度的分析、评价和管理。
3 职责
3.1 营业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3 生产部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交货期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3.4 品管部负责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能力和检测能力。
3.5 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3.5 总经理负责审批产品要求评审表。
4 定义
4.1常规订单:订单要求为公司已定型生产的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与以前相同,数量和交期不**出生产能力。
4.2订单:订单要求为公司未生产过的产品或已定型生产的产品技术质量要求与以前不相同、数量和交期**出生产能力。

根据订单信息确认产品相关要求
营业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交付、支持服务、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虽然顾客没有明示,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d)本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营业部对产品相关要求进行解析,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需要开发新产品时,通知开发部进行产品开发,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执行。
产品相关要求的评审
常规订单
营业部直接与生产部生管确认交期可以满期要求后,由营业部经理核准。
订单:由业务负责联络有关部门评审,经生产部评审生产能力、交货期,开发部评审新能力;品管部负责评审质量保证能力和检测能力;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待评审无误后,报总经理确认,当评审异常时须由营业部与顾客协调处理。各部门评审意见填写在[{非常规产品}订单/合同评审记录表]并签名。
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对产品要求评审后,由总经理或营业部经理与顾客签订合同(或确认订单)。
合同签订(或订单确认)后,营业部负责建立《合同登记台帐》,并以[销售订单通知单]将合同内容传递到生产部,作为采购、生产、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营业部负责合同执行的监督,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营业部负责将合同(订单)的执行结果记录于《合同登记台帐》。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顾客对订单的相关要求提出变更时,业务员应以“工作联络单”联络各相关部门重新无误后,回复顾客确认。
如属公司内部提出变更时,应由相关部门以“工作联络单”联络营业部反馈顾客协调处理后,营业部将相关结果回馈到相关部门确认执行。
营业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
营业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
根据需要将合同的执行情况随合同的进展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更改,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及顾客协调一致。
产品交付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
防鼠、防虫害要求
虫害的危害
生物危害—严重和携带者
成本损耗
顾客反感、投诉
定期检查场所鼠类或虫害活动迹象。
发现鼠类及虫害,尽快扑灭,并查找和消除其来源途径。
类及虫害,不得在制作加工食品时进行,扑灭时应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等。
防鼠防虫害物品,专人保管。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