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顾问整理
资料辅导协助
周期50天
ISO22000认证顾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SO22000认证咨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产品安全和守法声明
(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认证组织适用)
1.本单位生产的产品经检验符合目标国的卫生安全要求,附具备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合格的检验报告 1 份。
2.本单位生产过程 不涉及与产品接触的水、冰、汽 □存在与产品接触的□水、□冰、□汽,提供具备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报告 1 份
3.本企业自愿申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承诺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国家或行业//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RHACCP体系,确保交付给消费者质量可靠、卫生安全的产品。
4.近一年内未发生违反我国和目标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食品安全卫生事故,五年内未发生因虚报、获证信息,不接受而被撤销证书的情况。
HACCP小组是否根据工艺流程、危害识别、危害评估、控制措施等结果提供形成文件的危害分析工作单,包括加工步骤、考虑的潜在危害、显著危害判断的依据、控制措施,并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危害分析工作单中,是否描述控制措施与相应显著危害的关系,为确定CCP提供证据?
HACCP小组是否在危害分析结果受影响时要做出必要的更新和修订?
是否保持形成文件的危害分析工作单?

发现压力表漏气或渗漏液体时, 应立即将表与设备或管道断开,并予更换。
装卸压力表时,不得用手持外壳拧动, 只能拧管接头。
玻璃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若是全浸式温度计,应将温度计尽可能深的插到被测介质中,露出液柱应不大于10mm,局浸式温度计应浸没到规定深度,但不得少于6mm,而且不能碰壁。
温度计毛细管中液体有断裂,可用加热或冷却使之连接起来方可使用,如果连不起来则予报废。
标柱有校正值的温度计,测后要引入校正值。
温度计不得用来测试设备内的温度,遇到测100℃以上的温度须有防患措施。
温度计只作测温用,绝不可作搅拌用。
温度计不慎打破,加硫粉吸收,妥善处理不得隐瞒。
安全操作制度
电磁计量
电磁计量器具如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表、兆殴表、钳形表、接地电阻仪表系由厂电工班使用,维护保养,按有关电气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公司计量人员能接触到的仪器仪表所需的电源一般为交流220V,必须遵守如下几点:
发现仪器熔断丝熔断,一要查明原因,妥善处理,二换熔断丝一定要按规定标值,不得任意改变材质,装卸熔断丝必须切断电源。
检修仪器设备必须切断电源,不可带电操作。
临时用电线路,在电源及操作的地方都应装开关及相应的熔断器。
所有移动电器的引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四芯〈三相〉的护套电缆,并有可靠的接零保护。
严禁使用自藕变压器代替双线圈行灯变压器,移动电器和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加热器、蒸发器、水箱等高温的地方。
热学计量
不得用温度计测食物、药物温度,遇到测较高温度〈100℃以上〉非用不可时,须有防患措施,测完后立即检查是否完好。
装卸压力表必须事先关闭阀门并予以泄压后才能进行。

计量器具的维修保养
1 计量器具的维修由设备部计量管理员负责。
2 计量器具的维修必须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度。
3 对无法修复的计量器具,经计量管理员确认,作出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在使用完计量器具后,及时清洁,使计量器具保持清洁,对需要作出防锈处理的计量器具,涂上一层薄薄的防锈油。
4 使用后的计量器具在做好清洁及防腐工作后及时加上防护罩。
计量器具的管理
1 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备部负责。
2 定期检查各部门正确配备计量器具,以确保计量系统的逐级传递和各类精密测量值的有效性。
3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和计量器具管理目录。
4 设备部要监督计量器具使用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并按规程要求维护和保养。

HACCP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是否受控?
HACCP体系所要求的文件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
文件之间的接口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保其充分与适宜?
文件评审、标识、更新和发布以及再次批准是否明确规定?
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是否得到识别?
在使用场所包括重要岗位是否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现场查证。
文件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电子文档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并实施。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保留作废文件时,是否进行适当的标识?
组织应:
a) 建立和应用对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或服务进行评价、选择、绩效监测和重新
评价的准则;
b) 确保与外部供方充分沟通要求;
c) 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或服务不会对 组织持续满足食品安全体系要求的能力产生影响;
d) 保留这些评价活动以及评价和重新评价后采取的任何所需措施的成文信息。
组织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以进行验证组织应:建立来料接收、贮存、分销、运输和产品的处理的相关制度、并进行验证组织应有能力的人员授权其启动和执行撤回/召回,以确保及时地撤回/召回被确定为不安全批次的终产品。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成文信息,以便:
a) 通知相关方(如:立法和执法部门,顾客和(或)终消费者);
b) 处置撤回/召回产品及库存中受影响的产品;
c) 安排采取措施的顺序。
撤回/召回产品及库存中受影响的产品应应被封存或在组织的控制下予以保留,直到按照8.9.4.3 进行管理。
撤回/召回的原因、范围和结果应保留成文信息,并向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9.3)。
组织应通过应用适宜技术验证撤回/召回的实施和有效性(如模拟撤回/召回或实际撤回/召回),并保留成文信息。
http://linfujia.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