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内容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辅导
所在地厦门
发货地深圳&厦门
优势专业快速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周期45天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需要资料协助整理
申请材料依据标准
ISO正在开发更多的相关的ISO 22000标准,这些标准将被称为ISO 22000系列标准在现阶段,下列标准ISO 22000系列标准:
ISO 22000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食品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
ISO 22001 - ISO 9001:2000的应用指南食品和饮料业(代替:ISO 15161:2001)。
ISO / TS 22002 - 食品安全 - *1部分:食品制造业的前提方案
ISO TS 22003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
ISO TS 22004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ISO 22000:2005的应用指南。
ISO 22005 - 在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 -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
ISO 22006 - 质量管理体系 - ISO9001:2000认证的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指南。
也可用于ISO 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FSSC)计划FS22000,FS22000是一个**食品安全倡议( GFSI )批准的计划
与ISO 9001相比,该标准是一个更比一个原理为基础的程序指引导向1。除了这个,ISO 22000是哪一个可以被紧密注册成立的任何类型的加工食品营销的产业,具体的风险管理系统,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的两个“标准”的异同可以发现。
是否建立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当CL值**出或操作性气体方案失控时,
组织是否根据产品的用途和放行要求,识别和控制受影响的产品
识别和评估受影响的终产品
评审所实施的纠正
对潜在的不安全产品是否按7.10.3要求处理
通过审核操作性前提方案和CCP点所获得数据是否进行过评价,是否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措施、防止再发生、记录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确保其有效性。
对确定的潜在不安全产品应采取措施:
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在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可接受水平
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要求。评价之前,受影响的产品是否处于控制,确定为不安全产品时,是否通知相关方启动、撤回。
在产品放行前是否进行过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是否绘制了产品工艺流程图
是否准确、清晰
步骤的顺序
源于外部的过程和分包工作
原、辅料和中间产品投入点
返工点、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放行点及废弃物的排放点
过程步骤和控制措施的描述是否清晰
其详略程序是否可实施危害分析
关注阶段审核后,组织对流程图的修改及控制措施
阶段审核后是否对未识别的危害进行补充辩识,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是如何确定。
识别是否考虑到7.4.2.1/2的要求。收集数据,检验,外部信息,来自食品链中可能与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消费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可能引入每一视频安全危害的步骤。
是否考虑到特定操作、设备、环境、食品链中的前后关联
是否针对每个识别的食品危害来确定终产品中食品危害的可能性及可接受水平,并考虑法规要求等。
危害评估是否全面,以确定消除危害或危害降至可接受水平所必需;是否将危害控制到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测过程和所需的设备进行了识别。
如何确保测量能力方法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测量和设备方法满足以下要求(适用时)
定期或使用前校准和检定。
不存在对照可追溯的国家或国际设备时是否记录校准的依据。
防止调整不当而使校准失效。
在搬运/保养和储存期间防止损坏。
保存校准记录。
当发现偏离校准状态时,是否评估以往结果的有效性,并采取适当措施。
在使用前是否进行确认。
检测设备有无明确的有效性的标识。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是否进确认。

肉松肉制品:以猪肉主要原料为基础,添加适量辅料,并经过煮制、炒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肉粒:以猪肉主要原料为基础,添加适量辅料,并经过预煮、腌制、烘干等工序制成的食品。油酥肉松:以猪肉主要原料为基础,添加适量辅料,并经过煮制、炒制、油酥等工序制成的食品。
原料:在生产加工酱卤肉制品过程中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猪肉。
辅料:生产加工酱卤肉制品过程中,除所用的主要原料以外的其他物料,如白砂糖、食用盐、酱油、食品添加剂等。
原材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
采购
采购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规定。必须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厂生产的食用级食品添加剂。
采购原、辅材料时,须向售方索取三证及该批原、辅料检验合格证书或化验单。必要时应对货源生产加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全面卫生质量情况。
运输
工厂应配备的原、辅料运输车辆,定期冲洗,经常保持清洁。运输原辅料时应避免污染,应做到:防尘、防雨,轻装轻卸,不散不漏。
贮藏
原、辅料进库前必须严格检验,发现不合格或无检验合格证书又无化验单者,拒绝入库。
原、辅料库内必须通风良好,经常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洁净;应有防潮、防鼠、防霉、防虫设施。
贮藏固态原、辅料应离地20~25cm、离墙30cm以上,分类、定位码放,并有明显标志。
危害识别是我们在依据ISO22000标准审核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不符合的过程,对于危害识别的对象,不少企业还停留HACCP体系的要求阶段,即识别对象从原料验收开始,到产品交付结束。而ISO22000标准7.4.2.1要求企业“应识别并记录与产品类别、过程类别和实际生产设施相关的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因此,企业在危害识别时,首先依据界定的体系范围识别产品类别,如蔬菜罐头、玉兔甜包[属于米面制品]、鱼丸[属于速冻食品]等。然后,在已识别的不同产品类别的基础上,识别产品的实现过程,其中包括原料验收到产品交付的主过程,也包括产品运输[外程]、设备维护保养[过程]、设备的清理[清洗和过程]等生产过程。然后再识别与生产设施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如饮料生产企业的洁净厂房,判定和识别由生产设施的不足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危害。
在危害识别时可以不考虑前提方案的实施效果,因为危害识别的本身目的是识别“所有可能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
http://linfujia.cn.b2b168.com